为什么一个国家明明在战场上吃了亏,却能在网上掀起“胜利”的狂欢?2025年5月,印巴边境上空战火纷飞,巴基斯坦的战机让印度的高价进口飞机灰头土脸,可印度国内却是一片“印度必胜”的欢呼。总理莫迪在平台振臂一呼,网民们跟打了鸡血似的刷屏,仿佛真的打了大胜仗。这场“胜利迷雾”是怎么织成的?它又掩盖了印度怎样的现实?咱们来剥开这层迷雾,看看真相到底有多远。
2025年5月7日,印巴边境上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空战。巴基斯坦靠着中国产的J - 10CE战机和PL - 15导弹,干净利落地击落多架印度战机,包括好几架从法国买来的阵风战机。5月10日,巴基斯坦又放出猛料:不僅再干掉一架阵风,还俘虏了印度飞行员,连战机残骸的照片都摆出来了。CNN在5月8日的报道里引用美国官员的话,证实印度至少损失了1到2架战机,法国那边也承认阵风的表现不尽如人意。
可你猜印度国内咋样?莫迪政府高调宣布“辛杜尔行动”是大胜,平台上“印度空军必胜”的口号刷到飞起,热搜榜被爱国情绪霸占。印度网民像过节一样,觉得自己国家吊打了巴基斯坦。可这热闹劲儿,咋看都像吹了个大大的气球。事实摆在那儿:高价买的西方战机输给了中国货,印度的军事短板暴露无遗。我看啊,这种“胜利迷雾”能忽悠一时,但真相就像针,迟早把气球戳破。印度与其在这儿自嗨,不如老老实实想想,自己的军事实力到底行不行。
莫迪最会干啥?给国民打“鸡血”。这场空战,他把印巴冲突包装成印度教徒对国家的“圣战”,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瞬间被点燃。印度有10亿印度教徒,占人口八成以上,莫迪这一招,轻松把选票攥在手里。可这把火烧得太猛,也烧出了大麻烦。空战后,印度北部一些城市冒出了针对的打砸事件,平台上反的言论满天飞。根据2023年印度人权报告,宗教暴力事件这几年蹭蹭上涨,群体被挤到角落,日子越来越不好过。
想想看,印度社会本来就千疮百孔,种姓、宗教、民族的矛盾像一堆干柴,莫迪的民族主义就是点火的火星。短期看,国民抱团了,政府稳了;可长远呢?这不就是喝烈酒止渴吗?痛快是痛快,醒来头更痛。我觉得,印度需要的不是这种“鸡血”,而是能让不同群体坐下来聊天的宽容。否则,这社会裂缝只会越扯越大。
说起印度的历史,感觉像看一部特效炫酷的神话片。英雄帝王的故事听起来热血,可细节一问三不知。古代印度没啥靠谱的编年史,留下的多是夸张的神话传说。比如笈多帝国,印度人只知道有个超日王富得流油,具体啥样,还得翻中国僧人法显的《佛国记》。2024年印度历史学会的报告直言,历史记载的缺失让印度在建国家认同时老是抓瞎。
这种“无根”的历史传统,到了今天还在影响印度。莫迪的“胜利迷雾”就像古代神话的翻版,用夸大的故事填补现实的空虚。空战失利了?没关系,喊几句“印度必胜”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。可神话终究不是现实,没根的树长不高。我看,印度要想站得稳,得先搞清楚自己从哪来,别老在迷雾里打转。
莫迪这人,简直就是个活传奇。从古吉拉特邦卖茶小贩的儿子,到2014年坐上总理宝座,他靠的可不只是运气。他在古吉拉特邦当了13年首席部长,经济增长率稳坐全国头把交椅,塔塔汽车这样的巨头都跑去建厂,愣是把那儿变成了“印度的广东”。加上他玩转民族主义,靠印度教团结大多数选民,2019年社交媒体粉丝量超1.2亿,全球第二,仅次于奥巴马。
可传奇背后,总有阴影。2001年,古吉拉特邦爆发宗教仇杀,2000多人丧生,莫迪被指不作为,甚至暗中推波助澜。可他愣是没道歉、没负责、没辞职,还连任了。这样的手腕,佩服归佩服,但也让人心里发毛。莫迪的“胜利迷雾”不只是宣传,更像一种权谋,把争议和失败都藏在光环下。我觉得,他这招玩得溜,但那些被掩盖的伤口,早晚会冒出来。
莫迪的“胜利迷雾”像一场盛大的烟花秀,炸得漂亮,却转眼成空。空战失利、社会裂痕、历史迷雾,这些问题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。朋友们,你说,一个国家靠着虚假的胜利能走多远?不妨多看看印度接下来的路:是继续在迷雾里自嗨,还是鼓起勇气面对真相?真相这东西,藏不住的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